品牌名称:中棉所56
品牌编号:豫审棉2006010
品种信息:
中棉所56(豫审棉2006010)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,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特征特性:
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,全生育期135天。植株塔型,稍松散,株高103.4cm;叶片掌状,深绿色,中等大小,缺刻深;茎杆粗壮,青紫色,被有稀茸毛;花冠乳白色,花药米黄色,花柱较长;果枝与主茎着生夹角小,果枝节间较短;结铃性较强,铃长卵圆型,长尖,铃面较光滑,铃柄较长;第一果枝节位7.5节,单株果枝数15.1个,单株结铃20.7个,铃重6.0g,衣分40.4%,籽指11.2g,霜前花率93.3%;开花结铃集中,吐絮畅。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。品质分析(HVICC):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1.7mm,比强度30.0cN/tex,麦克隆值4.7,整齐度85.2%,伸长率7.2%,纺纱均匀性指数148.3。
产量表现:
2002-2003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区试,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每公顷分别为3115.5kg、1167kg和1002kg,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增产14.1%、15.3%和15.8%,居第1、2、3位,均达极显著水平。在生产试验中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每公顷分别为2770.5 kg、1111.5kg和952.5 kg,比中棉所38增产12.6%、18.5%和25.4%。在国家“863”项目全国转基因抗虫棉15个品系联合比较试验中,中棉所56霜前子棉每公顷为4558.5 kg,比对照品种中棉所29增产24.25%,差异极显著,霜前皮棉每公顷为1704.9 kg,比对照品种增产13.76%,达显著水平。
栽培技术要点
1、播期和密度:4月中下旬,中上等地力,每亩留苗2000-2200株;中下等地力,每亩留苗2500株;单株留果枝13-15个,保铃25-30个。
2、种植方式:春直播田90cm等行距或60-120cm宽窄行种植均可;麦套棉最好采用4-2式种植方式,并注意小麦预留棉行不能小于100cm,点种棉花时距小麦行不得少于30cm。
3、田间管理:适时化控;及时防治虫害,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,三、四代棉铃虫如遇严重发生年份应喷药1-2次,注意棉蚜、棉叶螨、盲蝽象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。
适应性和适宜地区:
适宜河南省和山东、安徽、湖北省等地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。